目前分類:展演記錄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芬蘭作曲家尼爾森在晚年所寫,獻給單簧管與單簧管演奏者的精采樂章,在調性模糊的自由國度裡漫遊著、衝突著,時而歇斯底里,時而幽怨動人。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那些如同機關槍的點舌,老實說是我三年前完全演奏不出來的,所以學期初老師跟我確定曲目時,決定吹尼爾森等於是讓我檢視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突破困境,並在離開美國之前把自己逼到極限。

當然,不要只被技巧上的困難度所震懾,尼爾森的慢板與歌唱般的旋律線條,若是處理得當,美得令人動容。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2/03/10/巴赫廳/巴赫新聲系列音樂會:高承胤單簧管獨奏會 >

聖桑,在浪漫後期調性的發展已經達到極限,諸多音樂家正在論辯下個世代的音樂走向,選擇回歸調性音樂的本我。

這首在他創作生涯晚期完成的室內樂作品,自然而毫不作做地流露出作曲家的品味、以及圓潤成熟的結構和音樂語法。演奏時,不需要太刻意加油添醋,反而專注於作曲家在(音量或音樂織度)層次上的鋪陳安排,適切的樂句處理和音色的掌握,才不會以錯誤的風格做出錯誤的詮釋。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2/03/10/巴赫廳/巴赫新聲系列音樂會:高承胤單簧管獨奏會 >

 

這首舒曼,延續我在印第安那畢業音樂會的風格和原則:

單簧管線條自身的明暗對比,與鋼琴對話互動的緊密程度,都要盡可能的表現出來。

適切安排的彈性速度,各種個性的鮮明對比,正確的樂句處理,演奏此曲時必須將所有細節嚴格遵守,否則將失之平淡無趣。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樂章,作為一段整個奏鳴曲的總結,布拉姆斯選擇一個明朗又活潑的風格,打算一掃前面的陰霾。第一主題的線條裡夾雜著跳音必須要輕巧而流暢,有些號角式的音型必須要注意適當的音量和重音的音色品質,鋼琴在主奏的時候單簧管的比例也要適度調整,這關係到使用的鋼琴和伴奏者本身的演奏音量,使得兩者的線條在交錯時,結構必須是清楚、合理、主僕分明、卻又水乳交融的。

速度可以稍有彈性,可以稍快,但依然不可以急躁或流於炫技。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先自首,這個樂章,我對自己的表現很不是滿意,因為我的嘴型在演奏大的音程時還不夠穩定,所以音色跑來跑去甚至還爆了音。

撇開這些錯誤的示範回到正題,演奏這個樂章要注意的是節奏的律動。三拍子,不是華爾茲卻是蘭德勒舞曲,一種德國的憨厚而樸實的舞蹈。弱起拍,還有被強調的第二拍(鋼琴),增添了不少布拉姆斯式節奏錯落的優雅感。上述這些元素必須被忠實的呈現,而不能傻傻的演奏以往熟悉的"強-弱-弱"節奏,速度上也不宜太快免得失去了典雅的氛圍。

此樂章像是在轉圜第二樂章鬱窒的情緒,所以音色上也可以在明朗些,但不需要太大聲。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續上一篇,這是我最喜歡、也是多數人所珍愛的一段優美樂章,當然,這份優美不是來自於華麗或浪漫,而是種不可言喻深沉情愫;布拉姆斯並沒有特別說明,此樂章有何特殊的典故或靈感來源,我就不需要過多聯想,以後有機會可以另外在討論分享關於欣賞此樂章的心得。

優雅如歌的旋律,卻充滿著嘆息音型,流動分解和絃隨著和聲的進行,宛若要將場景不知帶到心底的哪一層。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在美國第一年的音樂會,當時還在改嘴型所以音色有時候會跑掉,不過詮釋方面就完全是,"當年"Mr. Campbell的品味與指導了。

奏鳴曲式的第一樂章,嚴謹的鋪陳與結構;如何詮釋布拉姆斯晚期,極度浪漫卻又適可而止的矜持,是演奏者必須要詳加思考並規劃的。樂句裡音量上的拿捏、單簧管與鋼琴的聲響比例,都必須要注意平衡,甚至是音色上也不能因為大聲強奏而讓聽者感覺到壓迫感,或是濫情。漫長綿延的樂句,呼吸的時間點和深淺,音樂的走向,節奏的變換,都需要仔細處理。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