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專題討論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8802      

曲高和寡,幾乎就是古典音樂演奏者的真實寫照,並且,已經維持一二十年了。

如果我們不要把範圍限定在古典,我們統稱一切跟音樂相關的從業人員都叫做音樂工作者,其實,音樂包羅萬象涵蓋了許多層面,也經常與其他類型的藝術、或是事業相結合。

但是!多了古典這兩個字,這樣的框架這樣的包袱這樣的注解,古典音樂注定比起其他類型音樂,呈現出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飄飄然姿態,也經常與世俗脫軌,或是帶點"何不食肉糜"的不切實際感。

我反問自己,在台灣,古典音樂的價值在哪裡?在流行樂界、爵士樂界、戲劇界、舞蹈界、或是任何跨界的藝術展演裡,音樂的功能性、以及情感或特定訊息的傳遞能力是明顯的,因為,"審美觀"這個重要的先決因素,早已決定了,這些類型的音樂就像是全世界普遍使用互通的英文,而,莫札特奏鳴曲或是貝多芬交響曲,就像是賽德克語若沒有魏德勝就不會被關注一樣,普羅大眾不容易接受並理解。這項語言、這種"審美觀"不容易被建立,聽眾也需要被教育。

在上一輩的音樂家們努力推廣之下,這個世代所產生的音樂工作者數量遠比上個世代多,而少子化以及經濟衰退的社會現象使得古典音樂市場或是教學需求萎縮,就像流浪教師一樣,年輕時立下志向的天才或音樂神童,到了而立之年也不得不開始思考未來,女生可以準備找個好歸宿,男生可以轉業或發展第二專長。古典音樂的價值,先是越來越不被理解,再者就是被現實或是商業行為妥協,於是乎,古典音樂需要被改編、需要被通俗化、需要走出舞台進入商場秀場餐廳婚喪喜慶,甚或,音樂家們雖然主修是古典也要吹點爵士,主修是單簧管但是也要會吹Sax,漸漸的,大家都是三頭六臂面面俱到又多才多藝,並且,大家"都是"如此,然後也許原本你有些自我期望,能夠成為某樂器的精英優秀獨奏家,演譯出精準又獨特的經典曲目音樂風格,最後,你的鋒芒被鏽蝕磨損,為了生活你終究捨棄了遙不可及的理想,放下身段,開始做著你音樂天份並沒有辦法支持你的事情,比方教管樂隊、比方指揮學生樂團去比賽,或者根本就去賣房子賣保險賣小吃。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8290  

設計對白: 阿松:看三小?


文章標籤

高承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