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對白: 阿松:看三小?
狀況:
單簧管到了高音點舌,有些人會有音準掉下來、聲音太緊、點舌音頭過重、或是根本點舌之後高音根本出不來。
人為因素:
嘴型:集中度不足,嘴巴周圍肌肉亂動沒有固定好
氣:不穩,不夠集中
舌頭:動作過大,不止舌尖整片舌頭都在動
喉嚨:沒有準備好相對應的泛音域/共鳴點
非人為因素:
竹片:1.尖端太厚 2.彈性疲乏
建議解決方式:
首要任務當然是找到自己到底是哪個部分沒有做好,或是請你的朋友、老師從旁觀察你的演奏情形幫你檢查。
一般而言,我建議先檢查你中低音域的點舌動作是否正確,其次,檢查高音長音演奏時的控制情形(舌頭中段是否垮掉位置過低、嘴型有無變動等等),然後選個音適當的音高(比方上一線的La),先輕輕送氣吹幾個舒服的小聲長音,然後慢慢點舌並監控點舌的動作是否正確,最好開個節拍器順便練一下點舌的穩定度。等到這樣的慢速點音,其音頭、顆粒性、音色、音準都很穩定之後,可以慢慢半音上行練到更高的音。
重點在於,請用你最好的品質的高音長音演奏法(嘴型、氣、舌頭位置)來配合上點舌的動作。如果速度加快、音量加大時聲音變難聽了,馬上停下來再回到舒服的長音、慢點音,感受一下嘴巴裡面到底什麼東西變得不正確了,才使的聲音變得不好。穩定了、正常了,再繼續提高音高、加速、或是提高音量。
我以為,理論上,不論吹最高的那些音、或是最低的那些音,舌頭先端的點舌動作都是可以維持不變的,會變的是你的喉嚨,就連舌頭中段都是不太需要改變的(不論高低音都維持在集中的狀態)。
此外,在我自己的練習經驗裡,以前的我,音準偏低的時候會想要把吹嘴咬更緊以提高音準;現在的我,我會調整的是口腔內部的空間大小,如我縮小集中了,高音通常也不會偏低到哪去。更何況我們單簧管也算是挺容易偏高的。